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營養食譜>百科知識>【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育嬰咖 人氣:7.31K
涌泉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涌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怎麼操作:

直刺0.5~1寸,針刺時要防止刺傷足底動脈弓。

主治疾病: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爲: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 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 、 穴位按摩治療膀胱炎 、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大敦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2張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怎麼操作:

淺刺0.1~0.2寸。可灸。取三棱針點刺大敦穴出血,然後用手指從膝關推揉此穴出血。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緩解焦躁情緒的穴位及指壓法: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腳拇趾是一般所說“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是頭腦清晰、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牀上加以指壓。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爲: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爲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爲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沖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3張

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怎麼操作:

如果按壓太沖穴時感到異樣的疼痛,就說明你的身體出現了問題。不管有沒有疼痛感,經常按摩,可以起到疏通經絡,疏肝理氣等保健作用。按揉時力度控制在略微感到疼痛即可,切忌用力過大造成皮下淤血。

每次按壓的時間持續4~5分鐘就可以了,按摩結束後喝適量的水有助於加速體內的代謝。

按摩太沖穴治療感冒時,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用雙手拇指由涌泉穴向腳後跟內踝下方推按5分鐘後,再由下向上推按至太沖穴5分鐘。對咽喉腫痛等病症都能緩解。

主治病症:

太沖穴的主治病症爲: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此穴位爲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4張

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怎麼操作:

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爲: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爲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溪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5張

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怎麼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爲: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溼痛等。此穴位爲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治療手腳冰冷、穴道刺激療法治療掉髮等。

申脈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6張

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或正坐的姿勢,申脈穴位於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釐米凹處。

怎麼操作:

直刺0.3~0.5寸。

主治病症:

申脈穴的主治病症爲: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爲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指壓按摩療法治療怯寒症、增進耐性的指壓法等。

丘墟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7張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怎麼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主治症狀:

丘墟穴爲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狀爲: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等,使頭腦清晰的指壓法、使自己能承受不幸指壓法等。

崑崙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8張

取穴方法:

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怎麼操作:

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主治疾病:

崑崙穴的主治疾病爲: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此穴位爲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使頭腦清晰的指壓法。

行間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9張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怎麼操作:

鍼灸:常規消毒後,取毫針略向上斜刺該穴0.5-1寸深,使局部酸脹向足背放射,留針20-30分鐘。

按摩:按摩,按壓行間穴5秒鐘,壓到有酸感後,休息5秒鐘再按壓,一共20次。

主治病徵:

行間穴的主治病徵爲: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此穴位爲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穴道指壓法治療假性近視。

裏內庭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10張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裏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釐米處。

怎麼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主治症狀:

裏內庭穴的主治症狀爲:食物中毒、蕁麻疹等。按摩治療麻疹。

下痢穴

【腳底穴位圖】腳底穴位圖高清 第11張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下痢穴位於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裏2釐米處。

操作方法:

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鐘,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複15次。

主治病徵:

此穴的主治疾病爲:指壓此穴,對於治療下痢非常有效,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鐘,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複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