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早教>故事繪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序

育嬰咖 人氣:4.62K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是作者用心寫作的一本關於教育的書。書中令人相信,教育是沒有國界的,一些育兒道理是適合在每個家庭身上,這樣的內容讓不少讀者興奮!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又要再版了,這已經是第四版了。在出版第三版時,我們擔心讀者不能領悟書中的內涵,於是把書中的某些章節打亂,重新組合,又加上了關於每一章節的解釋,書的工具性增加了,但氛圍遭到了一些破壞。

在這次出版前,我試圖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對這本書進行一些修改,但看完全稿後,我發現自己無法在任何地方插筆。雖然寫這本書時,我們對教育的探索還不是很深,實踐經驗也沒有現在這樣豐富,但全書卻充滿了激情,貫穿全書有一種文學式的氣場。在讀這本書時,人會被籠罩在一種心靈的震盪之中,這種感動會使讀者產生書中所沒有的心理內涵。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讀者朋友們可以邊看邊進行心靈創造,《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給讀者留下了心理空間,因此這本書就產生了一種效能,那就是:在讀這本書時讀者完成了屬於自己的心靈作品。

就像聽一首好歌,歌詞被音樂包裹着,散發出單純文字所不能企及的魅力,《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雖然不完美但它像一塊璞玉,等待讀者們去雕琢。所以作爲作者我不能因爲改變裏面的某些看上去不完美的內容,而破壞了整個書的音調,也許那些音調對讀者更有用,因爲我們人類需要感動。

這本書開始於2000年,那時我坐在公園裏的一棵樹下,哇哇地開始了這本書的講述,我的旁邊坐着好友作家蓮子,之後我的先生大鬍子老爹一個字一個字整理了整整一年,終於在2002年完成了這本書。這次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照原文出版,在時隔五年之後,這本書又一次以它本來的面目面對讀者朋友們,這讓我和先生感到非常欣慰,感謝國際文化出版公司,感謝本書的策劃編輯王文俠女士。

  文 / 李躍兒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序

  推薦序

  一定要看的一本書

第一次知道李躍兒,是在書店裏買到她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一版),拿回家後一翻開,居然就放不下了,通宵達旦看完,而後飛奔到網上向所有的人推薦。這種愛不釋手的心情,只有當年大學期間看金庸的武俠小說時纔出現過;這種恨不得讓所有的人都來讀的願望,卻是任何書都沒有讓我產生過的。

在這之前和之後看過無數的教育書籍,未曾有另外一本讓我如此激動和興奮。

看完書,我立刻給李躍兒寫了一封電子郵件,向她表達我的敬仰之情,盛邀她來北京。很快我收到她的回覆,又很快她來北京找我。見面後,我驚喜地發現,大李的面板黑得和我有得一拼;而後又驚喜地發現,這個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的人,教育理念居然跟我這個假洋鬼子不謀而合!

可以這樣說,認識大李之前,我還隱約懷疑自己所推行的教育理念是不是過於西化,不符合中國老百姓的常情。認識大李之後,我堅定了這樣一個信念:教育這門科學,是沒有國界的,是跨越種族和文化的,普天下所有的小寶寶,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的,是相同的東西。

《父母》雜誌社採訪大李,就是在我家進行的。這次採訪的內容,被我精心儲存着。大李穿着我的一件紫色T恤,面對鏡頭綻放她標誌性的笑容,心底的善良、胸中的睿智,都藏在那副皺起鼻紋的笑臉上。

後來,大李果然來北京發展,創立了“李躍兒芭學園”,我們倆也成爲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在雜誌上寫專欄,一起爲電視臺做節目,一起參加學術會議,也分頭在諸家網站上進行嘉賓聊天。更多的時候,我們倆在電話上、在互訪中,一起討論孩子的事情。

這些年來,看到“李躍兒教育”逐漸得到廣大媽媽們的認同、接受和擁護,看到大李的名聲越來越響亮,看到巴學園日益壯大,我的喜悅心情難以言表,而對大李的敬仰之情,更是與日俱增。在我看來,大李是真正獻身教育事業的奇人,是上天送給孩子和家長的福音,她愛所有的孩子,無論這個孩子如何與衆不同。爲了救治一些自閉兒童,她能夠做到徹夜不眠,抱着孩子安撫,第二天依然朝氣蓬勃地去工作。

大李開辦幼兒園,跟別人開幼兒園不一樣,她是將整個生命都投入進去了。不僅僅管理幼兒園的所有細枝末節,不僅僅花費很多精力培訓老師,更是緊密地聯絡家長、密集地培訓家長,還利用網絡技術義務推廣她的教育理念。如此浩大的工作量,她單薄的身體,居然能扛下來,已屬奇觀。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的發展道路,充滿艱難險阻,有時風急浪大,每一處險灘,都足以擱淺甚至沉沒一條大船,但是李躍兒居然都穩穩當當地走過來了,不能不令人佩服。

這些年來,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大李,都會跟她訴說、討教,她每次都耐心地傾聽,細緻地幫我分析,真誠地鼓勵我。而她跟我訴說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每一件事情都嚴重得足以令我這樣神經不夠堅強的人全線崩潰,可她總是以那副細細柔柔的嗓音,輕描淡寫地說一說,還不忘幽默地調侃一番,多少塊絆腳石就那樣讓她貌似輕鬆地踢翻了。箇中辛苦,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我們旁觀的人,怎麼也體味不了。

大李在全國各地,有無數的“粉絲”,這些擁躉都急切邀請大李去他們那裏辦講座、開分園,大李卻一概婉拒。她不願意分散精力,不急於擴張,只想一心一意地做好北京的芭學園,讓“李躍兒教育”逐漸發展爲一個全面的兒童教育體系。

對讀者,我想說:如果你想博覽教育羣書,我推薦你先看這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果你懶得多看書,只想看一本,那我建議你別的書都可以不看,卻一定要看這一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文 / 小巫

  本書源起

  捧給你一朵秋天的雲

我很喜悅地說起李躍兒這個名字。

李躍兒生於20世紀某個愚人節,上天卻偏偏賜給她一顆聰慧的心靈。她最大的天才在於怎樣讓別人快活。她能將生活中那些最不起眼的芝麻綠豆炒得繪聲繪色、出神入化,讓你樂得一塌糊塗。在她的身邊,庸常的生活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快樂礦藏。這絕不是我在誇張,不久,你就會從這本書中領略到她真正的風采。

我還想說的是,十年前,我是以李躍兒的先生徐曉平的朋友身份到她家做客的。那是一個夏天。我喜歡睡在地上,躍兒給我打了地鋪,並在我枕邊插了一朵從牆角採來的野花,我便在那股芬芳中酣然入睡了。那是一個在我生命中被記住的美麗夜晚。

從那以後,我成了李躍兒家的常客。李躍兒是個愛家愛子愛丈夫的女人。當然,她也愛畫。一朵秋天的雲,一棵老樹,一道悠遠的渠壩,在李躍兒的畫布上,都顯得典雅超然,餘音嫋嫋。不過,你要是讚美她的畫,頂多能博得她的微微一笑;你要說她是賢妻良母,一定會博得一頓豐美的晚餐。

這個可愛的傢伙在做廚娘之餘,便是爲一個名叫英英的咸陽女人寫信,十幾年不間斷。這種古典的做派長時間贏得了我的嫉妒。李躍兒的文字也有着化腐朽爲神奇的魅力,常常讓英英全家“三月不知肉味”。

李躍兒還有一項愛好,就是教孩子畫畫。每逢節假,她家客廳裏塞滿了遍天下的“桃李”,躍兒被捧在中間,威儀四射,又滿目慈愛,傾聽孩子們講述外面的世界。據說躍兒的學生連續十一年全都考上了大學,被中國各地的美術院校錄取了。

對此,我不以爲然。我經歷過高考,我清楚能讓我考上大學的是什麼質地的材料。後來我畢了業,站在講臺上當起了老師。面對一張張渴望的眼睛,我本該是清泉,可我的心卻像沙漠一樣乾枯。我羞愧地逃離了講臺,開始真正成爲一名學生。我在書房、人羣與山水之間修復着自己。我心靈缺奶的程度遠遠超過了肉體。我被許許多多的老師教過,但沒被育過。近十年過去了,我依然如飢似渴。

1999年春天,李躍兒在電話中對我說,她繃了一百個油畫框,準備好好過過畫癮。她家旁邊那個搖籃一樣的小湖快要被一個目光短淺的旅遊商糟踐了。

2002年秋天,我回到老地方,一見躍兒便要看畫。躍兒說,她搞教育了,不畫畫了。與其在畫布上挽留風景,還不如在孩子心靈中種植美的種子。

這時,我看見李躍兒渾身洋溢着舒展甜美的幸福,儼然一個被愛滋養過的新娘。

我情不自禁地說:好啊,搞教育好!

作爲一個渴望被教育的人,我急迫地想了解她教育的內幕。

於是我們沒邊沒際地聊了起來,在客廳、餐桌、被窩、深秋的落葉堆中,還有李躍兒的藝術與科學教育中心。

我傾聽了一個星期,我驚喜着,沉浸在一種可以稱得上是幸福的享受之中。我深深感覺到,這個女人的心靈深處確實充溢着一個可以育人的礦泉,也就是那種我在當教師的時候所欠缺的生動活潑、隨機施教的智慧,還有她那充沛的愛心。

愛是她教育的背景與根基,遠遠近近地環繞着她,祝福着她,使她不論從哪裏出發都會回到愛、回到智慧的基點。她的一言一行都像春雨一樣滋潤着孩子的心靈,滋潤着她周圍的空氣……

我無法說出更多的話,我只要把那礦泉裏涌出的幾滴水捧到你的面前,也捧給這個教育的時代。同時,我也把如同秋雲一般的李躍兒捧給你,滋潤你的心靈……

  文/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