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1-3歲>幼兒教育>爲什麼孩子一直“被表揚”還是缺乏自信心?

爲什麼孩子一直“被表揚”還是缺乏自信心?

育嬰咖 人氣:9.99K

▌最近,表姐家的孩子住我們家,幾個小夥伴在一起,總有分享不完的快樂。

比如說這件事,我想,他們自己體會到的成功欣喜,遠大於帶給我的驚喜。

“弟弟,你可以的,加油。我看着你呢!”

倆小傢伙在雙層牀邊玩耍着。天天已經爬到上面一層了,弟弟只上了一個臺階,表示不敢爬了。

“弟弟,你這隻腳踩穩住,那隻腳往上跨一步,來,兩隻手抓住這裏。”天天正在指手畫腳指揮着。還時不時鼓勵着一句“你可以做到的”,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我在一旁好奇地觀察着過程,偷偷拍下了幾張“勵志大片”。

爲什麼孩子一直“被表揚”還是缺乏自信心?

照片上,正在爬梯的就是我表姐家孩子,淼淼,剛滿3歲。

“膽子太小,跟他的人一樣小”,這是他媽媽常用的形容。

我平時跟他們接觸得不算多,但也瞭解,淼淼長得比同齡人矮小一點,膽子偏小,性格偏內向,不過依然保持着該階段孩子的所有童真。

他跟天天一直玩得很好。我也很好奇,這部對他而言“高高在上”的小梯子,他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跨越上去。

這個雙層牀,目前我們處於閒置狀,上面收納了部分玩具。天天經常喜歡爬上去玩,畢竟愛爬高也算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之一了。只不過出於安全考慮,整屋子都是鋪滿了厚厚的地墊。

即使這樣,雖然上面有一牀的玩具吸引,但對於沒有爬過梯子的淼淼來說,起初,他都不敢去嘗試。他一直待在梯子的第一個階層,不敢輕舉妄動。

他是該要卯足多大的勁,纔敢願意努力嘗試跨上一階梯、再上一階梯呢?

他的小表哥,4歲的孩子,天天竟然做到了!

左腳如何踩、右腳如何踏、雙手怎麼抓,天天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把淼淼成功地指引了上去。

遺憾的是我沒有拍到他們倆在上面慶祝成功時的喜悅場景。

後來,我跟淼淼媽,也就是我表姐說起這個事,她表示完全不相信。她覺得她自己的兒子膽子太小,不可能辦到。

在家裏,一般都是這樣的場景:

寶貝,這個水杯容易倒翻,你別碰,我來拿給你喝;

哎,你穿衣服太慢了,我來給你穿吧;

哎呀,你怎麼總是這樣做不好,讓媽媽來吧;

……

諸如此類,我們周圍似乎太多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不夠自信。哪怕一點點鼓勵也吝嗇給予。

在淼淼爬梯子這件事上,按我表姐的性子,如果淼淼一直待在第一個階梯上不敢向上爬去,她一定會心急地催促着,實在催不動了,會直接一把把孩子抱上去。

如此,那應該就不會有後來拍下的這張照片,淼淼享受到了突破自己後的快樂,他發現我在拍照,衝我比了個手勢。所有嘗試成功後的喜悅和自信,滿滿地都寫在他臉上。

爲什麼孩子一直“被表揚”還是缺乏自信心? 第2張

▌請給孩子實質性的能力指導。

三歲的帕蒂想幫媽媽擺餐桌。她拿起牛奶瓶準備往玻璃杯裏倒牛奶,媽媽搶過牛奶瓶說:“別動這個,你還不夠大,我來倒牛奶,你可以擺餐巾紙。”

帕蒂露出難堪的神情,轉身離開了餐桌。
帕蒂的媽媽顯然是錯了,她沒有鼓勵孩子。

在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看來,像帕蒂這樣的孩子雖然年紀尚小,但天生具有極大的勇氣,並且熱切地嘗試其他人能做的事情,很值得鼓勵。

帕蒂的媽媽顯然做得不夠好,她不清楚即便帕蒂真的把牛奶灑在桌子上又能怎樣,與孩子的信心損失哪個來得更嚴重?

其實,如果帕蒂真的把牛奶灑了,媽媽只要微笑着鼓勵她要勇於面對失敗,輕輕地對她說:“再試一次,你做得到。”這就夠了。並且,可以具體指導他一下如何纔不容易倒灑的動作。

這是一個典型的場景。

我們要意識到:孩子做某件事的努力,失敗只說明他的經驗和技巧還不夠,與他的內在品格和個人價值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表姐總是說淼淼膽子小,這跟她平時隨意就給孩子貼的標籤脫離不了關係,用她的話說:這孩子生來就膽子小。這顯然不夠成立。

也許在她教養孩子的生活中,從來就沒有像天天這樣對其一步一步地具體指引和鼓勵。

▌你鼓勵孩子的方式對了嗎?

而事實上,近些年來,隨着“正面管教”的普及,一種名爲“賞識教育”的流行,年輕一代的父母已經開始意識到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肯定的重要性。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

他發現一個沒有受到過激勵的人,僅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後,其能力的發揮水平是受到激勵前的3~4倍。

由此他認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不斷鼓勵的。鼓勵的功效是無法估算的,它可以使孩子更加自信地面對未來;尤其是對於自暴自棄的孩子,可以重新燃起他們希望的火花;可以使家長的教育成效更加顯著。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討厭別人的批評。孩子更是這樣,得到鼓勵後小臉笑得像一朵花似的,得到批評後小臉就皺得像苦瓜似的。

所以,很多父母經常會對孩子大加鼓勵和讚賞。 只不過,如何正確地對孩子進行鼓勵,並不是所有家長都做對了。

“我女兒3 歲,家人對孩子總是大加表揚,比如:你真聰明、你最棒、你真厲害、你最行…… 本來小孩子就大都爭強好勝,在如此表揚之下,她變得很愛面子,不承認錯誤,不接受現實,很多時候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就是死不改口,非說別人是錯的,還得讓別人承認錯誤,很多事情做得不如別人就發脾氣,怎麼和她解釋都沒用。”

“我兒子5 歲,從小在識字、數學方面有特長,家人引以爲豪。特別是爺爺,對於自己的孫子更是讚不絕口,到處誇讚,滿口滿心地讚賞,什麼你真聰明,真棒。結果,他對自己要求過高,追求完美,遊戲不能輸,彈琴不能彈得不好,字不能寫得不好,結果自我壓力很大,有了抽動的症狀。”

……

這樣的案例,我們身邊也越來越常見。甚至有些家長感到困惑,到底該不該給孩子鼓勵,給多了就怕孩子得意忘形。

其實,以上的情形,都是家長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混淆了鼓勵和表揚。

▌許多父母都搞不清鼓勵和表揚的區別。

鼓勵通常是針對過程和態度的,"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爲你驕傲!"

而表揚則很抽象,表揚通常是針對結果和成效的,比如說"爸爸看到你成績提高,爲你高興!"

同時,鼓勵不以結果爲導向,多鼓勵能讓孩子產生自信和勇氣,這樣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就會擁有更強的克服能力。

而表揚的壞處是讓孩子錯誤地以爲,他們所做事情的目的是尋求別人的肯定,他會活在別人的評價裏,容易產生虛榮心,將來一旦遭遇失敗往往不能正確看待。

就像以上案例中,孩子的這種心理的變化是可以理解的。誇大其詞、泛泛的表揚,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爲自己什麼都應該做好,不能犯錯誤,不能做得不好,不好就意味着失敗,這樣自然脆弱敏感。

而在淼淼爬梯子這件事上,顯然是天天對淼淼一步一步具體地進行了鼓勵與幫助,從而讓他不斷地產生向上爬的勇氣,直到享受到勝利的成就感。

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很欣慰天天對淼淼的鼓勵,做得那麼具體而有效,這是他的本能反應,簡直讓我驚喜。

PS: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希望更多父母能做到多鼓勵、少表揚,鼓勵到具體,不要寬泛地表揚,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其實,我想無論什麼事,更應該看重過程,而不是結果,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才能“輸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