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早教>學前教案>爲什麼?未來的各種變化,家長越放手,孩子越適應

爲什麼?未來的各種變化,家長越放手,孩子越適應

育嬰咖 人氣:3.26W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紀伯倫《關於子女》

1

未來怎麼樣?沒人能預測

爲什麼?未來的各種變化,家長越放手,孩子越適應

十年前,我們懶得發短信。十年後,我們離不開微信

爲什麼?未來的各種變化,家長越放手,孩子越適應 第2張

十年前,父母爲我們解答一切。十年後,我們教父母發朋友圈。

那麼,再過十年呢?

如今,開啟任意一個網站的科技頻道,各種新的資訊就會撲面而來:

Alpha Go對戰李世石,引發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討論,人工智能已不僅僅能代替搬運工、送貨員,甚至開始挑戰醫生、律師等專業工作領域,當傳統專業職業全部解體,十年後,我們該如何謀生?

VR技術正如火如荼的發展,它會改變我們對真實與虛幻的理解,當真實與幻境可以隨意轉換,十年後,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身處的這個世界?

......

正如十年前的我們看不見十年後的今天一樣,今天的我們也看不見十年後的未來。

就連霍金也只能遺憾的表示:在時間維度上,人類既無可能退回,也沒有辦法超前。

所以,未來怎麼樣?沒人能預測。

2

無法預知未來的我們,卻想用今天的經驗指導未來的孩子

不知道爲什麼,雖然我們看不見未來是什麼樣子,卻喜歡用我們的經驗去指導屬於未來的孩子。

十七年前,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喜歡寫作的我想填中文系,我媽非讓我填會計,理由是好找工作啊,什麼時代都需要管賬的。

十七年後,繞了一大圈的我仍然成了一名寫作者,連我自己都不明白大學四年到底收穫了什麼。

如今,當我呵斥我那忙着玩遊戲的孩子:“你就知道玩遊戲,玩遊戲有什麼用啊,浪費時間!有這個時間和精力,你還不如多看幾本書呢!”

我忽然意識到,我怎麼變成了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呢?

羅輯思維有一期主題,名字叫《我們的孩子,會擁有什麼樣的未來》,羅胖子的一段話讓我深有感觸:孩子不僅是比我們出生遲的人,而且,是在我們死後還要活很久的人,拿我們的經驗去應對他們的未來,是不夠用了。我們的孩子長大後,他們面對的競爭其實更殘酷,衣食是不用愁了,但是各種不對稱都在加劇,想要獲得有尊嚴、有意義的生活其實是更難了。

是啊,就像我媽沒法用她的經驗給我指出人生的正確道路一樣,我也並不知道屬於我孩子的正確道路是什麼,也許,在我眼裏,打遊戲是浪費時間,在孩子眼裏,卻是一個學習和掌握技能的過程呢?

所以,既然我們不能預測未來,那麼,就不要試圖用我們現有的經驗去指點屬於未來的孩子。

3

我們能給孩子什麼?

在未來,我們關於世界的知識,以及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知識變了,技能變了,孩子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呢?面對不可知、不可控的未來,如果我們現有的經驗無法給孩子指導,那我們又能給孩子什麼呢?

三聯生活週刊第892期《教師的角色》中有一段話:我們獲悉努力、堅毅、規則、公平、擔當,纔是孩子們最核心的品質;我們意識到學習不是一種孤立的能力,它與交往、運動、自我管理等能力緊密相連。這樣說來,在任何歷史時期,只要我們生活在人類社會當中,類似的核心品質永遠重要。

開創了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家、哈佛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研究了“究竟哪些心智在未來世界是最重要的”,這些研究回答了一個問題:想讓孩子在未來世界裏更好的發展,我們要着重培養孩子哪些品質?霍華德教授認爲有幾種心智對孩子的未來很重要:綜合統籌之智、開拓創新之智、責任道德之心。

有趣的是,培養孩子具備這幾種心智,並不需要我們的經驗,反而需要我們“放手”。

4

爲什麼?未來的各種變化,家長越放手,孩子越適應 第3張

綜合統籌之智,需要我們在孩子學業上放手

我們常死盯着孩子當前的學業,關注學校課程和考試科目,理所當然的認爲學業之外的興趣都是“不務正業”。我自己也是如此,一看到女兒玩電子遊戲,就忍不住嘮叨幾句,有時,乾脆沒收了她的遊戲工具。

而綜合統籌能力是一種跨界能力,恰恰要求人具有廣博的視野和興趣以及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我們得在孩子的學業上適當放手,對孩子的興趣加以引導,因爲我們並不知道哪一個萌芽會壯大,在未來主導孩子的命運;對孩子的好奇心要加以保護,因爲新奇的想法能發展爲聯想和跨越性思維。

爲什麼?未來的各種變化,家長越放手,孩子越適應 第4張

開拓創新之智,需要我們在孩子的時間分配上放手

美國波士頓學院的心理學家格雷博士認爲玩耍對孩子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格雷說:“在玩耍中,孩子們自己制定規則並相互協商,最後確定下讓每個人都滿意的最公平的玩法,由此他們的創造力得到了開發,也學會了揣度和體諒其他玩家的心理,而不是任由成年人給他們定下規矩並大包大攬地解決所有問題。”

可我們卻喜歡控制孩子的時間分配,結果就是:社會科學家的統計資料顯示,現在孩子們每天在戶外玩耍的時間還不到他們父母當初的一半。

要培養孩子的開拓創新能力,我們得在時間分配上適當放手,讓孩子自由的玩耍,而不是用童年時光來打造一份漂亮的大學入學簡歷。

爲什麼?未來的各種變化,家長越放手,孩子越適應 第5張

責任道德之心,需要我們在孩子生活上放手

美國媽媽斯科納茲拍攝了一部系列片,在節目裏,10歲男孩山姆的媽媽對兒子十分愛護,不允許他騎自行車(因爲怕他跌倒受傷)、不允許他用餐刀切碎盤中肉食(認爲他肯定會切到手指頭)、更不允許參加滑冰之類“粗野的運動”,結果壓力山大且倍受挫折的山姆懇求道:“我想要的,不過是自己的事自己做而已。”

在如今媒體廣泛宣傳的基礎上,兒童獨立行動時可能遇到的危險被誇大。這讓很多尤其是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普遍存在一種憂慮:只要沒緊盯着孩子的一舉一動,就是將孩子置於險境。可實際上,統計數據並未顯示出兒童面臨的危險增加,此類事件反而是呈下降趨勢的。

責任道德之心需要孩子具有獨立擔當能力,可如果我們不在孩子生活上放手,這些從沒機會獨自面對風險的孩子,不但沒能力應付風險,在風險來臨時,還會下意識逃避,哪裏會有責任道德之心?

其實,和大家一樣,當媽媽之後,我就患上了算術病。我常常在算孩子上初中時我多大,上大學時我又多大,這些計算透露出了我的焦慮-對孩子以後人生的焦慮。

然而,慢慢的,我開始認識到,我們的經驗並不能指導屬於未來的孩子,我們反而要學會放手,才能讓孩子具備能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既然如此,何不對自己說一聲:放鬆些吧,我們的孩子好着呢!

我想,這既是對孩子的“放手”,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放手”,畢竟,事實上: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