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1-3歲>幼兒教育>寶寶如何室內運動

寶寶如何室內運動

育嬰咖 人氣:4.33K

10項小運動,贏在起跑點,寶寶關鍵第一次,哪些事不能錯?寶寶出生後神經元細胞隨着對環境人事物的接觸,帶動肢體動作發展越來越好。

寶寶如何室內運動

人類是哺乳類動物中孕期最短的,由於骨盆腔較狹小,無法在媽媽肚子裏發展好獨自行走的能力,因此寶寶出生頭一年任務是學習移動能力,他才能擴大探索的距離、增加外界的刺激,然後漸漸拓展認知、空間、形狀的概念。

寶寶翻身篇,翻身月齡區間:3至6個月

寶寶出生後第一個大躍進是翻身,翻身大約發生於月齡3至6個月。在評估量表上,3至6個月寶寶可能有趴姿翻到躺姿的發展,6至8個月則是躺到趴,但有些寶寶也可能先發展出後者。要刺激夠多,寶寶有機會比評估量表超前許多,當寶寶有想要翻一下的動作,就代表有想翻身的嘗試。例如,有些寶寶躺到趴比較快,可能會有側翻的動作,此時可多給寶寶刺激,若躺着時拿玩具去吸引他,可能手想過去抓玩具就會翻過去;或是爸媽在寶寶面前移動或拍拍手,他可能會翻過去找或去摸。

這些動作沒出現,應就醫評估

爸媽最擔心的是,寶寶在發展翻身動作的階段時,如何觀察可能發生遲緩狀況?

3個月趴姿下,無法擡頭、左右轉

當寶寶3個月時,可觀察趴姿下會不會擡頭?頭會不會左右轉?並觀察趴姿下支撐力量是否偏弱?通常3個月大寶寶這些動作已發展得不錯,若此時寶寶有這些問題,不用等6個月後,建議及早醫院諮詢。

6個月沒有想翻身動作

而寶寶在6個月時沒有想翻身的動作,可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給寶寶一些刺激活動,例如,當寶寶喝完奶還不想睡時,讓寶寶練習趴着,不一定趴在地上,可趴在媽媽身上,角度稍稍傾斜,讓寶寶練習微微擡頭。有些冬天出生或翻身月齡剛好在冬季的寶寶,穿得較厚可能會因此影響而較晚翻身,只要持續觀察他力氣或經驗是否足夠,若寶寶力量還無法做到,可少量多餐練習。

真正會翻身,應爲分節式動作

6個月前都有可能意外翻身,臨牀上稱爲棍子式翻身,隨着身體反射動作整合後,寶寶開始會有比較分節式的翻身動作,也就是身體或屁股先啓動,頭或身體其他部位再翻過去,過程中身體是穩定的,不是意外翻過去的。

狀況一:躺到趴時,寶寶翻到一半過不去而生氣哭,怎麼辦?

此時,爸媽可在旁協助寶寶將手伸出,或將肩膀提高讓寶寶主動伸出手,過程中鼓勵寶寶多出力,或拿寶寶有興趣的聲光玩具吸引他多練習。

狀況二:趴到躺時,一開始寶寶身體力氣尚未穩住,如何處理?

這個時候,寶寶可能出現突然翻過去的驚嚇反應,爸媽不必強化這個反應,只要有鋪好軟墊確保不會受傷,並安撫寶寶,當寶寶力氣較穩後,就會發展出成熟的翻身動作。

寶寶學翻身,這些危險性要注意

值得注意是,寶寶學翻身時,在躺姿下,寶寶喜歡將雙腳一起擡高玩;而趴姿下,開始用手撐起身體讓前胸離地。兩種情形之下,寶寶都有可能一下子就翻過去了,如果寶寶出現想要玩腳或左右側躺時,要避免單獨放他躺在沙發上、牀邊緣或較高平臺上,若爸媽不在身旁,則須將寶寶放回嬰兒牀或有軟墊的地板上,以及不要太長時間離開寶寶。若擔心意外翻身時會摔落,建議在寶寶3個月後鋪設軟墊在地板,至少能具有保護功能。

寶寶翻身小運動

好翻小運動1:小海豹

適合月齡:2至3個月

目標:練習趴姿

1:先把一條大毛巾捲成圓筒狀。

2:接着把圓筒狀毛巾或小抱枕墊在寶寶肚子下方,再讓寶寶趴在圓筒上,使寶寶的脖子、背、肩膀支撐上半身的力量。

運動功效

該運動可幫助寶寶把背部和頸部力量練起來,之後翻身動作就會比較容易。

小叮嚀

這個小運動要特別注意寶寶的呼吸和脣色,以及臉色是否不開心,因爲該練習會壓迫到心臟,因此爸媽一定要陪同在旁,並在稍微硬一點的牀上進行較佳。

好翻小運動2:小滾筒

適合月齡:4至6個月

目標:練習翻身

1:把寶寶放躺在一條大毛巾上。

2:接着高舉寶寶右手。

3:再把寶寶左腳跨到右腳前方。

4:讓寶寶自然而然就會翻過身來。

運動功效

寶寶不會翻身時,可練習小滾筒,他自然而然就會想翻身,並會翻身。

小叮嚀

這個運動可左右互換練習。運動過程中,寶寶很容易夾、壓到手,所以會先把寶寶的手舉起來,翻過來時較容易翻身,趴姿時再用他的雙手進行支撐,

好翻小運動3:側翻身

適合月齡:4至6個月

目標:刺激寶寶學習翻身

1:讓寶寶側躺在鋪着毛巾的地板上。

2:接着拿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在前方吸引寶寶。

3:寶寶就會順勢翻身成爲趴姿。

運動功效與小叮嚀

寶寶在3、4個月時會開始轉頭,4個月以後可把玩具放得離他近一些,然後用玩具的聲音吸引他或跟他講話,寶寶可練習由躺而趴的姿勢。

翻身會用到身體哪些小肌肉?

寶寶翻身會運用到近端關節肌肉羣,主要爲頸部、肩膀、背肌、腹肌和大腿(髖關節),所以寶寶學翻身階段,近端關節要先穩,穩定後才能翻身。4個月前寶寶是大近視,4至6個月纔會有0.1左右的視力,此時會比較想動、學翻身,因此寶寶的動作多變與視力息息相關。

寶寶2個月時可將頭擡起來45度,3個月時可擡起將近90度,4個月以後頭頸部較有支撐力,如讓寶寶仰躺在牀上,把他的雙手拉起時,頭部和頸部會呈直線,不會向後垂。翻身最重要是頭能往上擡,如果寶寶不能擡頭,翻過身後就有可能噎住口鼻,易有窒息的危險性。

因此寶寶2個月以後可讓他清醒時俯趴,並拿玩具在他面前吸引其注意力,但時間不宜過久,大概30秒至1分鐘要給予適度休息。此外,讓寶寶練習俯趴時,不要放在較軟的牀上,硬牀較容易成功,而且一定要注意安全。

寶寶學坐篇

學坐月齡區間:6至8個月

寶寶學坐的月齡區間是6至8個月,在評估量表上,5個月大寶寶在直立抱姿、沒支撐頸部下,或是坐在背部有支撐的椅子上,都要能維持頭部挺直穩定,之後寶寶纔會在地板上撐着坐,甚至放手坐着。

這個動作沒出現,應就醫評估

寶寶學坐的前驅動作是頸部支撐及手撐着坐,如果5個月頭部穩定度不足或到了7個月大還不會手撐着坐,就要擔心。至於放手坐,跟寶寶氣質有關,較大膽的寶寶較快直接放手坐,反之,較謹慎的寶寶,會慢慢嘗試後成功放手坐;若寶寶不敢放手很久或無法手支撐很久,爸媽可觀察是否寶寶刺激較少,有時不一定是遲緩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動作階段都是進展式,當寶寶停留在一個階段太久,應就醫進行評估。

寶寶學坐時,要注意哪些事?

注意1:陪伴在旁、淮備軟墊

5個月大寶寶會開始在手支撐下練習坐,支撐的時間會慢慢拉長,這時期也在發展翻身,會練到很多核心肌羣,身體越來越有力氣下,會觀察到寶寶想伸出手玩玩具,甚至放手坐,但還是隨時可能會傾倒,大概8至9個月纔會坐得穩。

此時爸媽應在一旁陪伴,或是在墊子上練習,後方也可放軟毛巾,不要讓寶寶在牀或沙發邊緣,因寶寶保護反應尚未發展成熟,隨時可能往前後左右倒。

注意2:手扶在寶寶髖部

寶寶坐的時候身體會搖晃,爸媽可用手扶在寶寶屁股的地方,當他傾倒時提醒他哪邊要出力回正,或是告訴他可伸手支撐保護自己、不倒下來,引導寶寶自己去發展這個動作。

注意3:少量多餐練習並給予鼓勵

寶寶在坐姿發展過程中,如同趴姿練習一樣,當手臂支撐力量不足時,可能會出現哭鬧狀況,爸媽應適時讓寶寶休息,以少量多餐方式進行練習。另外,有些寶寶可能會一直想往後靠着人坐,此時可利用玩具或找另一個大人陪玩,漸漸將寶寶移開,並在寶寶做到時給予鼓勵,增加學習動機。

寶寶學坐小運動

學坐小運動1:找腳腳

適合月齡:5至6個月

目標:訓練寶寶腹部力量

1:讓寶寶躺在鋪着毛巾的地板上。

2:在寶寶的腳上掛上鈴鐺。

3:搖一搖腳上的鈴鐺,吸引寶寶去看腳,做出舉高腳、擡起腳的動作。

運動功效與小叮嚀

寶寶5至6個月階段喜歡吃腳,這個運動可讓寶寶舉腳、擡腳,基本上是訓練腹部的力量,腹部骨盆腔的力量做得好,之後就會坐得比較穩。

學坐小運動2:仰臥起坐

適合月齡:5至6個月

目標:訓練寶寶腹部力量

1:讓寶寶躺在枕頭上,雙腳保持彎曲狀。

2:接着讓寶寶的手抓着爸媽的大拇指。

3:爸媽慢慢地把寶寶往上拉,並用手護住寶寶的手肘。

運動功效與小叮嚀

寶寶8、9個月大時,通常坐姿已非常穩,若還坐得不穩通常跟腹部的力量有關,可與寶寶練習仰臥起坐、跳馬運動,鍛鍊腹部的力量。

學坐小運動3:跳馬

適合月齡:9個月以後

目標:訓練寶寶腹部力量

1:寶寶跨坐在跳馬上,爸媽背對寶寶,扶着寶寶大腿根部和腰部的地方。

2:扶住寶寶做上下彈的動作。

運動功效與小叮嚀

做跳馬運動時,爸媽不要彈得太大力,如果擔心的話,可改以左右晃或前後晃,來訓練寶寶腹部的力量。

注意寶寶是否出現W型跪姿

寶寶坐立時會運用到腹部、背肌和骨盆的肌羣。通常寶寶常見坐姿是雙腳向前的環型坐姿,以及大腿向外開啟、兩腿分別彎向屁股後方的W型跪姿。1歲前寶寶常在動作轉換間出現W型跪姿,如果不是久坐,爸媽可不必矯正坐姿,當寶寶肌肉張力發展較好時,大多會自行調整爲環型坐姿;但長時間坐姿下仍須避免,尤其孩子3歲後若還有W型跪姿,可能對骨骼的發展不好,建議在寶寶坐着時多加提醒。

另一方面,寶寶坐姿不穩,通常與腹部力量不佳有關,寶寶5、6個月以後,可靠在爸媽胸前坐,或是練習自己手撐着坐約30秒,若寶寶坐幾秒後因不穩往一旁倒,這是正常的,隨著年齡增長與適度練習,會越來越進步。

寶寶如何室內運動 第2張

寶寶學爬篇

學爬月齡區間:7至9個月

爬行主要和經驗有關,臨牀上常出現寶寶沒有經過爬行就直接會走,若寶寶只在狹小空間內活動,可能直接跳過爬行階段直接站走。

爸媽可觀察,寶寶在快要爬行時,會開始喜歡做出小飛機的姿勢,或是以肚子軸心旋轉,之後會做出由趴姿、坐姿到小狗趴之間的變換,尤其在小狗趴時會出現可愛的前後搖屁股動作,這就是在練習前後的重心轉換,代表寶寶已淮備好隨時要出發爬行!

多爬行,有助增加感覺統合能力

很多爸媽可能因忙碌,長期把寶寶放在嬰兒牀,沒什麼爬行的機會,對寶寶會有影響嗎?這麼做會讓寶寶缺乏主動探索環境的機會,以感覺統合的角度而言,爬行能提供寶寶多種感覺刺激的輸入,如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等,並增加寶寶早期探索環境的機會,有助於日後動作協調和認知的發展。

爬行時這些事應該先注意

寶寶一開始爬行的階段,因重心轉換時手來不及跟上,可能會向前撲倒,所以儘可能讓寶寶在地墊上活動並陪伴在側,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事要特別注意的呢?

移除或加裝保護措施

寶寶在地墊上學爬時,要避免小物散放在地上,並加裝插座安全裝置及桌角保護軟墊等,儘可能擴大地墊保護範圍,或者設定阻隔物或圍欄,防止寶寶爬到危險的地方。

護膝不一定需要

在爬行階段,護膝是每個爸媽都曾在腦海中閃過想爲寶寶買的物品,但是真的需要嗎?可看寶寶氣質,有些寶寶戴護膝可能覺得不舒服、更不想爬,況且只要環境設定好,寶寶不會因在地板爬行而受傷。

避免強化寶寶疼痛感

一開始學爬的寶寶,可能對姿勢轉換或重心轉移感到害怕,爸媽要避免過度安撫或保護,以免強化寶寶疼痛的感覺。爸媽的陪伴重點是:從旁協助寶寶主動變換姿勢,以及主動探索環境。

用玩具引導爬更遠

聲光玩具是引導寶寶爬行的好物,可於寶寶坐立時,放玩具在前方或更遠,讓寶寶借想要碰玩具,而練習從坐到趴、小狗趴或側趴,練習重心的轉換;然後漸漸把玩具移得較遠,吸引寶寶爬得更多。

這些情況須就醫評估

狀況1:寶寶長期一腳爬行

寶寶約6個月大時便逐漸出現葡匐前進的爬行,一開始多半會先往後爬,隨着腳力氣較大再往前蹬,但也有些寶寶跳過這階段,直接進階到肚子離地爬行、手腳協調前進。如果寶寶長時間多是一腳爬行,爸媽應就醫諮詢。

狀況2:9個月大仍只會坐立

寶寶7個月後,爸媽可觀察寶寶的姿勢轉換能力,是否具有趴、坐、小狗趴、大熊趴轉換的能力,若寶寶9個月了仍呈現只坐着不想改變姿勢,或是11個月都不會爬、也不會扶站或側移,可至醫院評估。

寶寶學爬小運動

學爬小運動1:坐大球

適合月齡:5至6個月

目標:訓練寶寶腹部力量

1:爸媽扶着寶寶大腿根部和臀部,讓寶寶坐在瑜珈球上。

2:扶着寶寶前後左右滑動瑜珈球。

學爬小運動2:小狗撐

適合月齡:6至7個月

目標:訓練寶寶肩膀和背部力量

1:把寶寶抱近爸媽的小腿上方。

2:扶着寶寶在爸媽小腿上趴着。

爬行運動小叮嚀

寶寶爬行階段,最重要是協調雙側身體的運作,會運用到頸部、背肌、腹肌、雙手、髖關節和大腿的力量。通常寶寶爬行較慢,跟腹部和雙手力量不佳有關,爸媽可帶着寶寶練習仰臥起坐、坐大球、小狗撐、跳馬運動。當寶寶6、7個月後,慢慢試着讓寶寶趴着,並拿玩具在前方吸引他的注意力,寶寶可能就會漸漸往前爬。

此外,練習爬行動作時,爸媽記得幫寶寶穿得輕便些,因爲很多寶寶不會爬不是真的不會,而是穿太厚而不想爬,這部分在寶寶爬行階段可多留意。

寶寶學站篇

學站月齡區間:9至11個月

9個月左右寶寶開始會扶站,10至11個月開始可放手站立幾秒。6個月之前寶寶可能會出現反射性想撐地站,但還不是真的會站,在寶寶6個月之後,應提供足夠空間讓他發展,如果寶寶的軀幹、上肢、下肢力量足夠,就會想要扶着東西站起來。若寶寶10個月都還沒有想要扶着東西站起來,建議可至醫院評估。

如何避免寶寶有O型腿和X型腿?

兩歲前寶寶幾乎都是O型腿,主要是因爲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產生膝內翻,2歲以後會漸漸膝外翻,上幼兒園大班或小學一年級纔會正中或定型。雖然寶寶適合在軟墊上活動,但若學齡前孩子已學會走和站,還是長時間待在軟墊上,有些孩子會出現W型坐姿,可能因此影響髖關節和膝關節,造成X型腿。

寶寶學站,這些事一定要注意!

寶寶開始出現高跪姿,在扶着東西下雙膝着地、把屁股擡高,甚至擡起一腳變成半跪姿,這些都是寶寶腰部、髖部核心肌羣越來越有力量,之後就會扶着站起來。

淮備1:鋪設地墊

地墊是寶寶學站重要的工具,並可佈置合適環境讓寶寶去攀爬或扶站。

淮備2:桌上勿鋪桌巾

桌上除了不要鋪桌巾,也要避免擺放熱水、易碎物或小物品在寶寶可扶站的桌面上,以防燙傷或誤食。

淮備3:扶持寶寶髖部協助穩定

開始學站難免不穩,爸媽可扶着寶寶屁股的地方來幫忙穩定,但只要扶持即可,在寶寶快要跌倒時給予保護,切勿給太多支援。

寶寶太早學站,會不好嗎?

爸媽太早抱寶寶扶站,由於不是寶寶自己去做、主動腳出力,可能會造成關節過早承重,導致關節變形或髖關節、膝關節的變化,因此要避免刻意、被動讓寶寶練習站,但寶寶主動運用自己肢體站起來是不用阻止的。

寶寶學站小運動

學站小運動1:高跪姿

適合月齡:9個月以上

目標:訓練寶寶學站肌肉發展

1:扶着寶寶大腿根部和髖部,讓寶寶以高跪姿型態敲打玩具。

學站小運動2:從跪到站

適合月齡:9個月以上

目標:訓練寶寶學站肌肉發展

1:扶着寶寶大腿根部和髖部,讓寶寶以高跪姿型態靠着椅子。

2:寶寶慢慢扶着椅子站起來。

學站運動小叮嚀

寶寶學站會運用到頸部、背部、腹部、骨盆、大腿、小腿、足部的肌肉,爸媽可讓9個月後寶寶有扶着東西站的機會,如扶着沙發站,當寶寶累了沒力氣,他自己會坐下來,不必勉強他一定要站多久。此外也可練習高跪姿、坐到站、裸足踩在地上等運動,幫助寶寶學站,並在家儘量不要穿鞋或襪子,外出鞋也不要選太硬的鞋子。

寶寶如何室內運動 第3張

寶寶學走篇

學走年齡區間:10至15個月

10個月後寶寶可能會嘗試在扶持下擡腳跨步,或是扶着傢俱走,漸漸放開手站立或跨開一、兩步,1歲半後都可走一段路。若孩子到了1歲還是沒有想扶着東西走,建議去醫院進行評估。

寶寶學走,哪些危險的事要避免?

寶寶跨步移行階段和扶站階段,可能會同時出現,此時應儘量把不穩、易傾倒的物品,移開至寶寶的活動範圍之外,且地上要避免散放太多會讓寶寶跌倒的物品。此時也要注意家中高低落差處或樓梯,以及熱水擺放處、窗戶拉簾、陽臺等地方,要防堵寶寶靠近以免受傷。

學走路的快慢,除了與肢體活動的經驗有關,寶寶氣質也是一大要素,爸媽除了儘可能提供足夠肢體發展的空間外,還有絕對不能對寶寶說負面的話語,如:你怎麼還不會走?、不會走路是膽小鬼等,寶寶其實都聽得懂,當爸媽越是這樣說,寶寶就越不敢去探索環境,甚至會影響他日後情緒的發展。

寶寶學走常見三大狀況題

長輩讓寶寶坐學步車,可以嗎?

學步車的移動速度遠超過寶寶的自然能力,因此會增加寶寶摔落階梯、跌落泳池、夾傷腳或手,以及碰撞和燒燙傷機會。另一方面,寶寶乘坐學步車走路,走得較輕鬆且不是正常的步態,尤其有些寶寶乘坐時雙腳無法踩平在地上,若是乘坐時間太久,可能會讓寶寶習慣墊腳尖站立或行走,加上乘坐時間過久,下肢關節在不正常姿勢下承重,也可能造成關節變形。整體而言,學步車不但不會幫助寶寶自己放手走的步態發展,還可能會形成傷害。

寶寶墊腳尖走,該制止嗎?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可能交替着墊腳尖走路,通常這是正常的,2至3歲時,墊腳尖走的頻率會降低,3歲後若仍墊着腳尖走路,有可能感覺統合問題或腳後筋太過繃緊等,爸媽要觀察並注意。

寶寶學走期間,常摔跤正常嗎?

一開始學會走的寶寶,往前傾倒或兩腳互碰絆倒,都是正常的。爸媽可注意寶寶鞋子是否過大或過小,並持續觀察這問題是否隨孩子長大逐漸消失,如果頻率未減,也建議去醫院進行評估。

寶寶學走小運動

適合月齡:10個月以上

目標:訓練寶寶重心轉移能力

1:爸媽在後方以雙手扶著寶寶手臂走。

學走運動小叮嚀

一般來說,寶寶會先學扶站,接着開始會扶走,再學會放手站,然後至12至18個月時纔會放手走,如果18個月時,還不會放手走,就要特別注意。走路用到的力量和站很相似,但重點是必須擁有重心轉移的能力,寶寶剛開始走路會搖搖晃晃,這很正常,當寶寶2歲以後,放手走通常已走得很穩,想要寶寶練習走路,可以在當寶寶會扶着走後,爸媽先雙手牽着他走,再進步到單手牽着步行。

寶寶的許多發展,其實以動作爲基礎,當孩子能夠移動時,也就能增加視知覺、立體覺等及其他認知與抽象的發展。因此,當爸媽陪着寶寶學會翻身、坐、爬、站,最後具有走路的能力,將成爲寶寶認識這個世界的第一塊磚,同時親子共創無可取代的美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