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3-6歲>學齡前教育>孩子犯錯該不該打?打孩子掌握四個原則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打孩子掌握四個原則

育嬰咖 人氣:2.7W

爲了避免帶着情緒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語言交流。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訴孩子爲什麼要打他,打幾下,這是立規矩的過程。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這個過程對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緒,言簡意賅,但態度要堅決。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打孩子掌握四個原則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古話曾被許多父母當成教子“座右銘”。而對現代父母來說,“打孩子”恐怕是最不被認同、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少父母往往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動了手,事後又生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針對年輕家長們的困惑,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美國塔爾沙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王濤表示,美國有句諺語是“把你的棍子閒置不用,就會寵壞你的孩子”,也就是說,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但打孩子可是一門學問。

王濤認爲,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將失去感恩;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將學會自卑;在沒有規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會失去敬畏;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將學會謙卑和自信。沒有不懂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立規矩的父母。“打”是立規矩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打孩子需要掌握四個原則:

1.打孩子不能帶情緒。很多父母打孩子並不是出於立規矩等目的,而是被情緒所左右。他們在打的過程中很解氣,但打完又心疼,這種感覺本身就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感覺是,決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時候更加心疼。有些家長可能會有疑問:假如氣都消了,還有必要打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爲教育孩子的原則是:帶着規矩去打,即使情緒沒有了,但規矩還在。其實,當你很想打孩子的時候,往往是最不能打的時候,因爲你有情緒。當你憤怒過後不想打孩子的時候,卻是你應該打的時候,因爲規矩不能隨便改。

2.打孩子前要交流。爲了避免帶着情緒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語言交流。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訴孩子爲什麼要打他,打幾下,這是立規矩的過程。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這個過程對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緒,言簡意賅,但態度要堅決。

3.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專物專用”。有些人在孩子不聽話或犯錯時,盛怒之下,一把就將孩子拉過來,掄起巴掌、抄起掃把、脫下拖鞋就打,但這種隨意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害怕家長,而對自己的錯誤認識不足,對認錯和改正錯誤更是沒有任何幫助。打孩子的時候需要用特定的“道具”,比如木棍或藤鞭。新加坡人的家裏都有一根藤鞭,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會先跟孩子交流,指出其錯誤。這樣“專物專用”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愛他纔打他,而是因爲他犯了錯,父母不得不打他。父母充當的是一個執行者,而“道具”,如木棍等,就是規矩的具體體現。這樣才能讓孩子害怕規矩,而不是害怕父母。

4.孩子犯錯,父母也要一起受罰。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犯錯,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教育存在紕漏。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因爲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還有時候,爸爸媽媽自己都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所以,帶着愛打孩子的原則之一就是,父母也要跟着受罰。比如懲罰孩子之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因爲這件事過去強調得少,導致你犯了錯,被懲罰,所以爸爸也要自罰不吃晚飯。這樣會讓孩子體會到愛,而不是恐懼。

TAG標籤:#犯錯 #教育 #孩子 #四個 #該不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