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早教>教育資訊>孩子過度的分離焦慮,家長不要大意了!

孩子過度的分離焦慮,家長不要大意了!

育嬰咖 人氣:1.79W

女兒班上的一個男孩子六歲了,今年剛讀小學,可他居然每天上學都哭,一看哭達不到目的,早上就找各種理由不去幼兒園。不僅如此,他在生活中,幾乎離不開媽媽。即使,媽媽去樓下拿一個快遞,他也要跟着,更別說買菜什麼的了。

對於女兒這個同學的家庭,我也有所瞭解。夫妻兩地分居,孩子的爸爸一年大概回來兩三次。兩個孩子相差五歲,平時大的要輔導作業,小的要接送,聽說,自從她家兒子出生,一天都沒有和她分開過,典型捆綁式的照顧。這種父愛的缺失,喪偶式的陪伴,也是孩子完全依賴媽媽的一個很大原因。

這麼多年,這個孩子面對最多的人就是媽媽。媽媽照顧他,陪着他,他高興了只能跟媽媽分享,他難過了只有媽媽來安慰,所以造成了,他的世界裏只有媽媽。

有一次,我們幾個家長,組織了一個小聚會,讓孩子們在一起吃喝玩,增加友誼。這個家長全程和我們就沒有什麼交流,因爲她家兒子一直纏着她玩一個磁力積木,他不讓媽媽跟我們聊天。甚至,媽媽上個廁所,他都要哭。

六歲的男孩,離不開媽媽的陪伴,仍然時時處於分離焦慮中。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學齡前的孩子,但是,如果在六歲以後,孩子的分離焦慮還是比較嚴重,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

分離焦慮感,一般是指孩子在離開陪伴者,心情暴躁,或者有不安的情緒。但是,過度的焦慮說明孩子極其缺乏安全感,如果不好好引導和改變,在以後會爲更多的問題種下隱患。所以家長一定要進行干預。

找了一個時間,我去了她家,和她兒子玩了一個遊戲,準備了三個玩偶,一個代表媽媽,一個代表姐姐,一個代表他。讓三個手偶玩具在一起做遊戲,媽媽呢,需要完成一些任務,比如,去樓下的超市買一些水果,或者是去姐姐的學校接即將放學的姐姐……

這個離開的時間,可以由短到長,透過這個轉移注意力的遊戲當中,情景化的展示,形象性的理解,引導孩子,讓他明白媽媽離開是怎麼一回事,回來是怎麼一回事,她不是不疼愛他了,只是去做一些需要完成的事。而他呢,長大了,有一些事情也是需要他獨立去完成的。

他媽媽對於他在遊戲中的表現,也特別吃驚,說這是他兒子第一次對於她的離開沒有哭。可以想像,她兒子就如小尾巴一樣跟着她。

透過這個遊戲,我只想告訴她,即使她兒子有分離焦慮症,可是,只要適當地引導,孩子的問題也會一步一步得到解決。當時,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方式,有耐心,給孩子時間去改變。

孩子過度的分離焦慮,家長不要大意了!

對於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法:

一: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當孩子接受不了你的離開,你可以選擇,給他安排一些“任務”,比如,讓他用積木堆積一個汽車,或者是,畫一副畫,讓他獨立去完成這件事,這樣你就可以脫開身。

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不會讓孩子出現一個負面的情緒,避免讓他們內心恐懼和不安的,加重分離的焦慮。

至於幼兒園的分離焦慮,我建議媽媽接受因爲家庭環境,造成孩子對她的過度依賴。在孩子送去幼兒園之後,可以適當陪伴一下,當孩子開始遊戲,或者集體活動的時候,才提出跟孩子分開。那個時候,因爲注意力被吸引,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要注意不要乘孩子不注意偷偷離開。

二:適當讓“外人”介入孩子的生活

對於分離焦慮嚴重的孩子,要適當地讓他多接觸其他人。媽媽適當地退出一下,比如,在外面玩的時候,媽媽可以採用旁觀的態度,不要一刻不停地陪着孩子,過度去關注他在幹嘛,是否需要自己的幫助,或者是,他一需要自己,自己就立馬出現。而是要試着讓你的離開成爲一種習慣。

還可以讓其他人員的介入,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經常帶孩子去走親訪友,可以讓他們幫忙照顧一下孩子,哪怕只有半個小時,或者二十分鐘,這對於孩子來說,意義都不一樣。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生活裏,除了家裏人,還有其他的親人,他們同樣值得信任,可以照顧和陪伴自己。

也經常讓孩子和爸爸互動,即使不在身邊,也可以打電話或者視頻,不要讓這種“喪偶式的陪伴”更加嚴重。

三:家長的放手很重要

家長的不放手和過度的控制,也會讓孩子產生習慣性的依賴。據說,女兒同學的家長,在家裏還是給兒子餵飯的,因爲擔心兒子吃不飽,也從來不讓兒子騎滑板車,說這個車子速度太快,危險係數高,所以不讓孩子騎。

家長的過度干預,就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對於自己的很多行爲,都會有一種不確定,依賴家長,需要家長去給他們意見和建議。

在生活上,對孩子的一些事,儘量選擇放手,讓他們可以去自己自由發揮一些事情。也可以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家務,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跟照顧者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不獨立的表現。因爲生活上,這個照顧者,會把一切都搞得很好,可是,在幼兒園或者離開這個照顧者,一切都需要自己來,這也是讓孩子焦慮的一個因素。

四:透過一些遊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強大

都說爲母則強,在孩子的心中,儘管媽媽的身材再嬌小,可是,在他們心裏也認爲媽媽是世界上最讓他們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搞定一切。

所以,最後還有一個小建議,就是讓媽媽們,適當地在孩子面前示弱,讓他們感覺自己也是強大的,這種身體機能的強大,帶來的內心強大,從而減少對照顧者的依賴,避免產生過多的分離焦慮。

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個“救媽媽”的遊戲,自己被壞人抓走了,或者是被困住了房間,設定一些可以被孩子解除的障礙,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救媽媽。潛意識讓他們明白,原來,自己很厲害,可以去救媽媽。

孩子過度的分離焦慮,家長不要大意了! 第2張

有研究表明,孩子安全感的缺乏得不到重視,不僅會讓孩子對陌生的環境有恐懼的心理,甚至在他們成年後,會導致抑鬱症或者是焦慮症。

孩子的一個過度分離焦慮,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因爲照顧者一些過度的疼愛方式,造成他們今天這樣。

一旦孩子在三歲以後,還伴有很嚴重的分離焦慮,家長們一定要透過一些方法的補救和調試,去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直到他們完全明白自己是一個個體的存在,自己可以一個人去做很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