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早教>教育資訊>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育嬰咖 人氣:2.29W

[國際奧委會首任主席] [第二任主席] [第三任主席] [第四任主席][第五任主席] [第六任主席] [第七任主席] [第八任主席]

國際奧委會首任主席:維凱拉斯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國際奧委會首任主席德米特留斯·維凱拉斯(Demetrius Vikelas 、希臘、1835—1908)是希臘詩人和教育家,維凱拉斯1835年生於希臘錫拉,作爲泛希臘俱樂部會員,代表希臘參加了1894年顧拜旦主持召開的國際奧委會巴黎大會。會上,他積極支援希臘主辦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根據當時的規定,國際奧委會主席應該是奧運會舉辦國家的人,會後被選爲第一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從1894年任職到1896年。

他於1908年去世,終生爲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做出積極的努力。

國際奧委會第二任主席:顧拜旦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第2張

第二屆國際奧委會主席勒巴龍·皮埃爾·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法國)的故居在法國的諾曼底省的米爾維勒城堡,古堡的門口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現代奧運之父、教育家、歷史學家皮埃爾·顧拜旦:1863—1937。

1863年1月1日顧拜旦出生在巴黎烏堤諾街66號,一個非常富有的貴族家庭。青年時期的顧拜旦曾就讀於巴黎的政治科學學院,他熱愛競技體育,擅長曲棍球和足球。作爲一個歷史學者對古希臘文化的濃厚興趣,深入研究,使他對古希臘體育和奧運會有了深厚的瞭解。他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在古希臘的歷史上,沒有任何事物給我的觸動比奧林匹克更爲強烈。"顧拜旦決心要恢復已經消失了15個世紀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1891年28歲的顧拜旦創辦了體育評論雜誌,接着他又遍訪歐美諸國,遊說各界人士,宣傳復興奧林匹克的思想,顧拜旦還是世界上第一個騎摩托車的人,當時顧拜旦家庭內部沒有任何阻礙,比方說顧拜旦的夫人,在性格上不是一個很隨和的女性,但她在這個事情上,對顧拜旦的支援是無條件的,他在外界碰到了許多困難,經濟方面的、社會方面的以及宗教方面的。當時顧拜旦是拋棄家財去進行這個工作,最後是在窮困潦倒中去世,他的這種思想在當時是太超前了,我們現在很難想象他當時碰以的困難的艱苦性,顧拜旦曾經寫了一個回憶錄,題目就叫《奧林匹克回憶》,回顧了他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在21年中的艱苦奮鬥。

1894年6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巴黎索邦大學宣告成立,由於第一屆奧運 會將在希臘的雅典進行,所以希臘人維克拉斯出任國際奧委會的第一任主席,顧 拜旦出任祕書長,1896年顧拜旦出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他在這個位置上幹了近三十年,直到1925年。他認爲體育是很重要的手段,同時歷史也具有非常的重要性,研究歷史、瞭解歷史、瞭解別人,我們不能僅僅知道本民族什麼時候戰勝別人的歷史,必須去了解他人,瞭解他人對顧拜旦來說其重要性在於避免戰爭,如果各民族相互之間經常協商討論的話那麼他們就不會去打仗,而且奧林匹克本身也是歷史,奧林匹克是從歷史淵源而生的。

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認爲顧拜旦的偉大功績在於將體育運動提高到具有普遍價值的高度,並賦予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爲了維持奧運會的正常運作,顧拜旦本人無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到後來他不得不變賣了自己的家產,晚年的顧拜旦過着非常清貧拮据的生活。顧拜旦使原來古希臘各個城邦之間的舉行的古奧運會變成了今天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可以參加的現代奧林 匹克運動,同時他一生所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和宗旨也在國際交往中發揮着無以替代的作用和影響力,顧拜旦實現了自己的夢想,1937年9月2日,顧拜旦在日內瓦公園散步,坐在一張長椅上猝然長逝,享年74歲。

碧水環繞,綠水如茵的米爾唯勒城堡是顧拜旦讀書和作學識的好地方,他在這裏寫下了許多流傳至今的關於教育歷史和奧林匹克運動等方面的文章和著作。這座房子的二樓就是顧拜旦曾經居住的臥室,這座古堡當今的主人納瓦塞爾先生對我們說起在1994年法國舉行的阿爾貝唯爾冬季奧運會之前,那時奧運盛火圍着整個法國跑了一圈,在米爾維勒城堡專門設了一個站舉行一個2000人的宴會,法 國的體育部長和國際奧委會的官員都出席了這個活動。當時是冬天,所以他們還 在這裏修建了一個很大的帳蓬,這個巨大的帳篷把整個小島都覆蓋起來了,帳篷 裏面鋪着地毯和地板,還舉行了宴會,宴會以後還舉行盛大的音樂會。爲了紀念顧拜旦,當地的政府每年都要在這裏舉行環繞古堡的七公里長跑比賽,這已經成了當地的一個傳統體育項目,1999年九月已經舉行了一個700人蔘加的半程馬拉松(21公里)比賽。

國際奧委會第三任主席:拉圖爾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第3張

第三屆國際奧委會主席享利·德·巴耶·拉圖爾(Henri de Baillet-Latour , 1876—1942、比利時),這位國際奧委會第三任主席(1925-1942)出生於比利時貴族家庭,社會活動家和奧林匹克運動積極支援者,是顧拜旦的密友。

二十年代初,享利·德·巴耶-拉圖爾曾任比利時駐荷蘭外交官。1903年當選爲國際奧委會委員。1906年在其積極籌劃下建立了比利時國家奧委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爲安特衛普申請主辦1920年第七屆奧運會和申辦成功後舉辦該屆奧運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25年接替顧拜旦任國際奧委會主席,1942年病逝於任所。

國際奧委會第四任主席:埃德斯特倫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第4張

國際奧委會第四任主席西格弗裏德·埃德斯特倫(Sigfried Edstr?m , 1870—1964、瑞典)。國際奧委會第四任主席(1946-1952)是一位瑞典體育活動家。曾就讀於美國、瑞士,擔任過動力工程師。喜愛田徑運動,大學時期曾創瑞典國家短跑紀錄。

1912年第五屆奧運會時,西格弗裏德?埃德斯特倫倡議成立了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並被選爲主席,直到1946年才離任。1920 年當選爲國際奧委會委員,1921年起任執行委員, 1931年起任副主席,1942年巴耶-拉圖爾病逝後擔任任臨時主席,1946年正式當選爲主席。

1952年離任後 任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在其體育生涯中,對奧林匹克運動、特別是世界田徑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國際奧委會第五任主席:布倫戴奇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第5張

國際奧委會第五任主席艾弗裏·布倫戴奇(Arery Brundage , 1887—1975、美國)。國際奧委會第五任主席(1952 -1972)是美國體育活動家。喜愛田徑運動,曾參加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獲得田徑比賽五項全能第五名。1914年、1916年、1918年三次獲美國田徑全能冠軍。

艾弗裏﹒布倫戴奇曾任美國業餘體育聯合會主席(1928-1934)、美國 奧委會主席(1928-1952)、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副 主席(1930-1952),先後擔任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 (1930-1975)、副主席(1946-1952)、主席(1952 -1972)等職,1972年任名譽主席。1975年獲奧林匹克金質獎章。同年5月7日病逝於聯邦德國加米施-帕騰基興。

國際奧委會第六任主席:基拉寧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第6張

國際奧委會第六任主席邁克爾·莫里斯·基拉寧(Michael Morris Killanin, 1914—1999、愛爾蘭)。 國際奧委會第六任主席(1972 -1980)是愛爾蘭記者、體育活動家。曾在英國《每日快報》、《每日郵報》等報刊任職。1937-1938年以軍事通訊記者身份到中國及亞洲其它國家做戰地採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事文藝創作和電影導演,出過不少優秀作品。後投身體育事業,1950 年任愛爾蘭奧委會主席。

1952年被選爲國際奧委會委員,1967年起任執行委員,1968年起任副主席,1972-1980年任主席,離任後任名譽主席。

國際奧委會第七任主席:薩馬蘭奇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第7張

國際奧委會第七任主席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 Juan Antonio Samaranch ,1920- 、西班牙), 是西班牙“凱沙”公司的董事長、體育活動家和外交家。

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1920年7月17日生於西班牙巴塞羅那一個紡織資本家家庭。畢業於德語學院和巴塞羅那進階商業研究院。曾是一名冰球運動員。退役後任西班牙國家冰球隊教練。1951年起任西班牙冰球聯合會會長。1954年起任西班牙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1967-1970年任西班牙奧委會主席。1966年,在羅馬當選爲國際奧委會委員。1974-1978年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1977-1980年任西班牙駐前蘇聯大使,兼任駐蒙古大使。

1980年7月16日(莫斯科奧運會期間),當選爲國際奧委會主席,1989年連任,1993年9月再次當選奧委會主席。1991年12月被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冊封爲侯爵,以表彰他爲“體育世界和世界各民族的友誼做出的貢獻”。1992年8月榮獲第一屆傑西?歐文斯國際獎。1997年7月1日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探討香港迴歸中國後在國際體壇的地位問題。1997年7月3日,薩馬蘭奇宣佈香港將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奧運會。

1997年8月28日,由於他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傑出貢獻,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大軍官”稱號。1997年9月4日,再次連任國際奧委會主席。1997年10月12日訪問中國,並參加了中國第八屆全國運動會的開幕式。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接見了他。1999年12月17日,獲得由《奧林匹克雜誌》評選的“世紀體育領導人”稱號。2000年8月2日,國際排聯向他頒發了“國際排聯金質獎章”,以獎勵他爲排球運動在世界各地的普及、沙灘排球成爲奧運會項目以及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排球運動所作出的貢獻。

2001年7月13日,他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佈中國北京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薩馬蘭奇一直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現在,已經從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職位上“退役”的薩馬蘭奇依然繼續在爲國際奧林匹克運動貢獻自己的力量,擔任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

國際奧委會第八任主席:羅格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第8張

第八屆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1942-),國際奧委會現任主席(2001—,比利時人)。羅格年輕時就表現出極高的體育天賦,曾是比利時橄欖球隊的一員,又曾奪得帆船項目的一次世界冠軍、兩次世界亞軍,參加過1968年、1972年和1976年三屆奧運會。

出生於1942年5月2日的他曾是一位水上運動員,具有神奇色彩的是,他還曾入選過比利時國家橄欖球隊。曾奪得帆船項目的一次世界冠軍、兩次世界亞軍,參加過1968年、1972年和1976年三屆奧運會。退役後成爲一名出色的外科整形醫生,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他還同時是位語言天才,精通荷蘭語、英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並且對現代藝術情有獨鍾。

羅格從1989年當選歐洲奧委會主席後,在國際體育界的影響迅速上升,1991年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1998年當選國際奧委會執委,三年之後的2001年7月在莫斯科,他成爲國際奧委會第八任主席。羅格與國際奧委會的緣分從他在1989年出任歐洲奧委會主席後正式開始。1991年進入國際奧委會後,羅格的“全能素質”得到越來越多的展示與發揮。1998年當選爲執委的他逐漸成爲了薩馬蘭奇面前的一位紅人。2000年他成爲奧運會總協調。2001年七月在莫斯科,他成爲國際奧委會第八任主席。

以“廉潔先生”形象出現在國際奧委會的羅格還是縮小奧運會規模的最大支援者,在他看來,奧運會耗資太大,縮小規模理所當然,否則有朝一日奧林匹克運動將進入誤區。不過作爲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協調委員會主席,他在前者的成功舉辦中贏得了聲譽,卻又在對後者存在問題的處理上給人感覺缺乏應有的魄力。

羅格作爲國際奧委會在21世紀的第一位主席,在上任之初就表示,將繼續帶領奧林匹克運動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他認爲合理地控制奧運會規模,讓更多的城市有機會舉辦奧運會是奧林匹克運動未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