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早教>教育資訊>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育嬰咖 人氣:1.52W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唐代詩人蘇味道的這首《正月十五日夜》,寫的是唐代長安城元宵夜的勝景。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裏花燈如晝,人影如潮,觀燈,賞月,放焰火,吃元宵,猜燈謎……月圓人全,古代的上元節,是闔家團圓的節日,也是盛世華年的浮影。

千年以將,山河換了顏色,新桃替了舊符,而中國人的節日習俗卻依舊未變,清明祭祖踏青,中秋賞月食餅,重陽登高採菊,春節除舊迎新,當然還有正月十五元宵夜的團圓與甜蜜。

團圓是元宵節的主題。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相傳在西漢年間,漢文帝在正月十五日平定了叛亂,爲了紀念勝利,每逢這一夜,他便出宮與百姓一起遊玩。在古代,也被稱宵,而正月又被稱作元月,因此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到了東漢明帝的時候,漢明帝篤信佛教,而佛教又有點燈敬佛的做法,所以每到元宵節,漢明帝就命令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這種做法傳到民間,百姓們也紛紛效仿,元宵節夜晚在家門口掛上一盞盞彩燈,慢慢地就形成了這樣一個美妙而夢幻的節日。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元宵節的花燈是什麼樣的呢?

《京都風物誌》中,曾經有過對上元燈的記載——

“其燈有大小、高矮、長短、方圓等式,有紗紙、琉璃、羊角、西洋之別,其繪人物,則列國、三國、西遊、水滸、誌異等圖,花卉則蘭菊、玫瑰、萱、竹、牡丹,禽獸則鸞鳳、龍、虎以至馬牛貓犬與魚蝦蟲蟻等圖,無不顏色鮮美,妙態純真,品目殊多。”

花燈裏最精妙的一種叫做走馬燈,燈內點上蠟燭,燃燒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燈籠輪軸轉動。輪軸上鑲着繪有各色圖案的剪紙,燭光將圖案的影子投射在屏上,圖象便不斷轉動。古人崇尚英雄,因此在燈籠各個面上繪製成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這樣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騎着馬你追我趕一樣,故名走馬燈。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第2張

走馬燈,可以帶着孩子一起玩一下

元宵燈火照千年,小小一盞走馬燈,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靈氣與智慧匯成,也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見證。古代的上元節,是走馬燈裏的燭影搖曳;而現代的元宵節,是霓虹燈下的七彩流光。

江南的元宵夜已近初春,人們將各式各樣的花燈放入溪河中,用來許願祈福;而北方的元宵夜依然是冰天雪地,人們將冰雪做成冰燈,雕成各種形狀。南方的紙燈與北方的冰燈,形態不一,名目各異,卻在百種不同之中有一種相同——歷史人物是文化底蘊,花鳥魚蟲是富貴象徵,元宵節的花燈有各式各樣,寓意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家團圓,平安終年。因此,這一天,也是闔家老小出遊賞燈的日子。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第3張

“細馬輕車巷陌騰,好春又是一番增。今宵閒煞團圓月,多少遊人只看燈。”

古人的節日都寫在詩裏,元宵節是萬人空巷的日子;現代的元宵節,街頭依舊人山人海。團圓月下賞花燈,人們終年忙碌,只有在這一時刻纔有片刻閒暇,與家人團聚在一起,賞燈賞景,看燈火輝煌,享人間幸福。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第4張

古時女子出遊

而元宵的熱鬧之中,也不乏絲絲縷縷的浪漫氣息。宋代的大文學家歐陽修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作《生查子》,描述了一個既羅曼蒂克又帶着悲傷的元宵節。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兩個不同的元夜,兩種不同的心情——中國史的浪漫被淚水浸透,這是年輕人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第5張

西方的情人節是二月十四日,玫瑰,愛心,巧克力,西方人有自己表達愛意的方式。而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隔着大洲與大洋的兩個節日,從曆法來算,相隔卻並不遙遠。在中國古代,女子難得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纔可以出來夜遊觀燈。可以說,元宵節爲古時女子創造了一個幽會情郎或結交才俊的機會。

花前月下的互訴衷腸,是古人的上元節。我們的祖先將這些故事搬上戲劇舞臺,愛情便永遠不會褪色。《荔鏡記》裏陳三和五娘在元宵節賞花燈時一見鍾情,《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陳朝的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在元宵節破鏡重圓……故事流傳了千年,元宵的花燈早已變了樣兒,而屬於元宵節獨有的浪漫,卻沒有過時。資訊化社會裏,人們已經不再爲種種傳統世俗所束縛,但是元宵節,依然是年輕人的情人節。花燈滿月,也依然是千百年來不變的愛情信仰。

舊時孩童鬧花燈

然而元宵節又不僅僅是情人節,這一天,更是屬於孩子的節日。古時候元宵節有送孩兒燈的習俗,古代的父母要在元宵節前送給出嫁的女兒一盞花燈。燈與丁諧音,送花燈即是希望女兒早日得子、夫妻和睦的意思。因此,這盞燈被稱作孩兒燈。

這個習俗流傳到現代,作爲長輩的舅舅,也要在元宵節前給外甥送花燈。花燈多是卡通形狀,裏面裝着電池,開啟後不但發出七彩亮光,甚至還響起各種音樂,妙趣橫生。卡通花燈代表着長輩對孩子們的祝福,點燃燈火,照亮前程,每到元宵夜晚,街頭有孩子提着各色花燈玩笑嬉鬧,那都是光明與希望的所在。

如果說團圓是元宵節的主題,浪漫是元宵節的氣質,那麼甜甜蜜蜜就一定是元宵節的味道了。味蕾最容易喚醒中國人的記憶,人在外地,每逢年節就有一種滋味浮上心頭——湯圓的甜蜜,恰如遊子返鄉團圓的心情。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第6張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乳糖圓子”,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到元代初年,湯圓已成爲元宵節的應節食品。到了明朝,人們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劉若愚在《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做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爲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清代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聞名朝野的美味。馬思遠是當時北京城內製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清代著名詩人符曾有一首《上元竹枝詞》:“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第7張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第8張

近千年來,元宵節的花燈越來越精緻,而湯圓也越來越不一樣。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麪皮有高粱米麪、糯米麪之分,而餡料的內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湯圓形狀,可以大似核桃,也有的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水煮、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美味可口。

小時候最常見的是正月的街頭,有老人擺着攤子搖元宵,把黑芝麻或者核桃仁做成的元宵餡心蘸點兒水,然後放在一個類似於篩子的物件兒裏,再往上面一層一層地撒上幹江米麪,不停地上下左右“搖”,不斷重複,最後搖出來一個個圓滾滾的糰子。長大後,街頭手工搖元宵的人少了,最常見的,是從超市裏買回來各種各樣的速凍湯圓產品,餡料也極豐富,核桃、芝麻、蔬菜、鮮肉、鮮花……中國人從來不在舌尖上虧待自己,然而正月十五的湯圓,人們最常吃的,仍是核桃仁、黑芝麻、玫瑰餡,這是明代人在書中的記載,是元宵節最古老的味道,也是最甜蜜的味道。

元宵節後,正月過去了一半,年味兒也就淡了。一元復始,大地回春,吃過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過後,接下來又是一年的辛苦與打拼。浪漫也好,團圓也好,甜蜜的味道通通化在了不曾停留的腳步裏,伴隨着人們走向下一個元宵節,走向來年的甜蜜與團圓。

元宵節是情人節,也是兒童節 第9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