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1-3歲>幼兒教育>讓餐桌歸於餐桌,書房歸於書房

讓餐桌歸於餐桌,書房歸於書房

育嬰咖 人氣:2.48W

週末帶兒子去朋友王靜家吃飯。

看着她變魔術似的從廚房端出來一堆好吃的,紅燒肉、清蒸鱸魚、虎皮辣椒、麻婆豆腐、香菇菜心、涼拌蓮藕……

兒子無比羨慕地對我說:“媽媽,靜阿姨好厲害呀,會做這麼多好吃的。”

“是啊,做靜阿姨的孩子一定很幸福……”我感嘆道。

一旁的王靜卻嘆口氣,說:“哎,你小軍哥哥可不覺得幸福啊,說來也怪,別人都愛吃我做的菜,可小軍每次不管做什麼好吃的,都只吃一點,你看他瘦的……”

這時小軍剛好從外邊回來,一進門就嚷着:“媽媽,我餓死啦,今天跑了好遠呢。”

洗完手就狼吞虎嚥開餐了。

不一會兒,王靜問小軍:“你的水杯呢,我煮了綠豆水,給你晾一些,晚點喝。”

“啊,我好像把水杯忘在書店了……”小軍有些着急,“要不,我下午再去找找。”

“怎麼又忘了,這個月剛買的水杯呢,你這粗心的毛病總也改不了……”於是王靜從“昨天晚上做錯的數學題”到“去年弄丟的自行車”開啓數落模式,主題爲“你就是粗心”。

我看到小軍低着頭,筷子也停了下來,拉拉王靜說:“孩子正餓着呢,先吃飯吧,水杯在書店,一般人也不會拿走的,下午再去拿就是了。”

後來,小軍又心不在焉地扒拉了幾口飯,便說吃飽了離開餐桌,王靜生氣地說:“做這麼多菜,也不好好吃,你們班同學就你瘦……”

一頓飯自然吃得不怎麼愉快,回家的路上兒子悄悄跟我說:

媽媽,王靜阿姨那麼愛批評人,做的飯再好吃也吃不下啊。

讓餐桌歸於餐桌,書房歸於書房

回到家,還是沒忍住給王靜打了一個電話。

作爲多年的好友,我瞭解王靜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這些年,爲了照顧家庭,她在廚藝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對於兒子,各個方面也是盡心盡力。然而,教育孩子如果只靠蠻力,不講技巧,只能是事倍功半。

餐桌是吃飯的地方,用餐時間理應是一個家最輕鬆溫暖的時刻,一家人享用美食,分享一天當中有趣的事情,在愉快的氛圍中享受食物的味道和家人的溫情。

久而久之,這種愉悅的伴隨情緒便會儲存在我們的記憶中,看到餐桌,便激起這種愉快的情緒體驗。

然而,許多家長總是忍不住把餐桌變成批鬥場,從某次考試的成績,到孩子的交友情況;從孩子的一個壞習慣,到沒寫完的作業……

好好的用餐時間,變成批鬥大會。殊不知,這些批評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害處多多。

經常在餐桌上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基本上很難愛吃飯,試想滿耳充斥着各種批評指責之聲,是你也很難有胃口享受美食吧?即便吃進去,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各種胃腸道疾病。

甚至,過多的批評,會讓這種負面情緒內化到孩子的內在體驗中,把餐桌和吃飯與這種不愉快的情緒聯結在一起,造成厭食。

讓餐桌歸於餐桌,書房歸於書房 第2張

我做初中老師的妹妹給我提起她們班上的另一個孩子,由於經常完不成作業,被請家長。

家長表示每晚都是儘早收拾完陪伴孩子寫作業,孩子卻總是磨磨蹭蹭、盡力拖延,甚至隱瞞作業量,故意少說一些。

後來經過與孩子的深入溝通,瞭解到,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批評孩子:“這道題很簡單,你又做錯了。”“你怎麼這麼笨。”“你寫這麼慢,幾點能寫完”……

次數多了,孩子一到書房就緊張,寫作業時也很難專心致志。

由於家長高強度的批評,讓孩子形成一進書房就緊張的條件反射,寫作業的過程中始終伴隨着緊張情緒,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對做作業產生排斥心理,不惜隱瞞作業。

情緒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不容小窺,不止孩子如此,甚至大人也常常不自知地被情緒牽着走。

看過這樣一個案例:

妻子因爲丈夫經常晚歸而頗有怨言。

經瞭解得知,妻子習慣在睡前和丈夫講各種負面瑣事:兒子考試不理想,父母身體又不舒服了,單位可能要裁員。

有時候,兩人意見不一致,還會吵上一架,然後背對背睡去。

丈夫因此倍感壓力,爲了躲避與妻子的睡前交談,便經常找各種藉口晚歸,等妻子入睡後再回家。

讓餐桌歸於餐桌,書房歸於書房 第3張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我們疲憊生活中最後的棲息之地,能夠讓我們短暫歇息,汲取力量,更好地面對工作、生活和學習。

臥室是親密和放鬆的地方,餐桌是吃飯和交流的空間,而書房的記憶應該是講故事的快樂和學習的熱情。

當家的每一項功能都能伴隨着特有的愉快情緒體驗,被髮揮到最佳的效果,那麼家便會成爲每個家庭成員的依戀。

可以試着在客廳的某個角落設定一個小小的“懲戒島”,當孩子犯錯時,在“懲戒島”上認真地和他溝通,講明白事情的利害,也別忘了認真聽聽他的聲音。

也可以給予一些小小的懲罰,改正時也別忘了及時給予鼓勵。

不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意地批評孩子,尊重他的自尊心,也請保留他愉快地用餐,專注地寫作業的權利。

讓那種愉悅和專注滋養他的生命,並沉澱爲他關於家的美好記憶。

如果他擁有這些,便可以更好地接受“懲戒島”上的教育,尊重你的意見,從而更好地去提升自己。

讓餐桌歸於餐桌,讓書房歸於書房,讓批評歸於批評,給你的孩子一個可以愉快吃飯、愉快學習的環境,他會成爲一個更寬容的人,也能愉快地接受你的批評和建議。

讓家成爲一個溫暖的所在和力量之源,給我們以美好的情緒記憶,讓我們有力量更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