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3-6歲>學齡前教育>我爲什麼反對,幫孩子找藉口

我爲什麼反對,幫孩子找藉口

育嬰咖 人氣:9.31K

CC小時候睡覺成渣,每次錯過了睡覺時間,就會大發脾氣哭鬧不止。

如果這個時候遇見外人想要親近她,她立馬變成一頭暴躁的小獸。

面對他人的尷尬,我每次略帶歉意,脫口而出的一句話都是:這孩子又困了,每次鬧覺都又哭又鬧。

後來覺得這個理由着實好用,當她在公共場合暴走,我需要給大家一個解釋時;當她在親友面前表現失控時,我都會說:她就是又困了,所以又開始鬧了。

不知不覺,這個藉口大概用了快2年。

直到CC話可以說利索後的某一天,她跟小夥伴起了爭執,搶了別人的玩具,我令她歸還並道歉。

她拒絕並大喊大叫,我堅持要求她道歉,對方的父母趕緊幫忙圓場,說沒事沒事。

然後CC說了一句我這輩子都不會忘的話,她一邊大哭一邊委屈的說:我就是困了。

天知道她才睡醒不到兩個小時!

我這才知道,我犯了多大的錯。

我錯在幫她找藉口逃避責任;

我錯在幫她找理由不直面問題;

我更錯在,讓她覺得有了藉口,就能讓隨意犯下的任性行爲不了了之。

所以,你知道了,我爲什麼反對家長幫孩子找藉口。

這種無意間的找藉口,從出生就沒有斷過。

起初是孩子行爲能力不及,我們忍不住寬慰:

沒走穩——都是路不平害得;

磕倒了——都是因爲桌子礙事;

被噎了——都是這蘋果不好;

鞋子穿不上鬧氣——寶寶別生氣,都怪這雙鞋子太不好穿了;

作息混亂,夜夜不睡——跟他爸爸小時候一個樣,都是這樣不讓人省心。

然後是在外人面前,我們忍不住幫他辯解:

當孩子對外人沒禮貌的時候,爺爺奶奶脫口而出的是:我們家這個,平時在家跟我們沒大沒小慣了。

當寶寶特別嬌氣的時候,我們會說:哎,這幾天生了場病,還沒好利索,最近就變得嬌氣了點。

當寶寶搶玩具的時候,我們會說:其實他平時不小氣,拿了玩具還跟別人分享呢,但就是喜歡球,今天可能是太喜歡你們家這個球了。

當他無理取鬧的時候,我們會說:今天沒睡好,一困了就愛發脾氣。

…….

總之,我們成功的傳輸給了孩子這樣的思想:他能力不行、行爲出錯,都是外界因素所致,都是別人的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障礙,如果我們習慣於爲孩子的錯誤找藉口,那麼孩子就會更加理所應當的享受這個藉口。

當孩子習慣於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爲他遮羞時,他便會認爲出錯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就像CC,她不認爲自己發脾氣是自己錯了,而是把原因推到“我困了”身上。

也許“因困鬧覺心情不好”最開始確實是事實,但誰也不知道事實是從什麼時候變成了藉口。

我爲什麼反對,幫孩子找藉口

孩子們總是會根據家長的言行來判斷、認識和評價周圍的世界。

他們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家長們言傳身教的結果。

當他不會表達自己的時候,你幫他找好了藉口。

等他有了獨立意識、會自我表達的年紀,你會發現,他待人接物的態度、甚至找藉口的方式,簡直跟你如出一轍。

心理學家說:“童年時期記錄在大腦中的'家長意識',即由家長或相當於家長的人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經驗’,將永久不衰地記錄在每個人的‘人格’磁帶上,並在人生過程中不斷自動播放”。

當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時,影響卻早已發生、存在了。

如果我們不做出改變,隨着孩子慢慢長大,他學會用的將不僅僅是你幫他找過的那幾個藉口。

錯誤的習慣比錯誤本身更可怕。

今後人生路上的很多問題,他也許都會傾向於透過找客觀原因,和推卸責任來解決。

所以,接下來要聊的就是:我們該怎麼做?

我們應該做的是:一旦遇到問題,應該幫助孩子找到錯誤的本質所在,透過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理論總是說起來簡單,但孩子的行爲本身就是不可控的,很多情況下,如果我們處理不當,就會讓外人跟着一起尷尬,讓情況變得更糟。

怎麼做既避免尷尬,又能解決問題呢?

拿“搶玩具”舉例吧。

第一步:不要避諱,指出錯誤:

這是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他沒允許你玩,你就不可以搶。

第二步:給出解決的方式:

現在把玩具還回去,跟小朋友道歉好嗎?

第三步:如果依然拒絕——孩子,媽媽需要跟你借一步談談。

除非本身孩子性格比較溫順,否則,走到這一步幾乎是必然的!

在人前管教孩子,自己尷尬,別人更尷尬,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孩子自尊,也會影響管教結果。

畢竟,大多數人即便心裏100個不願意,也會強顏歡笑着勸你:沒事沒事。

所以最好把孩子抱離現場:

1、讓他平復心情(抱着他允許他哭);

2、跟他共情(說出他的感受,我知道你也很想玩那個玩具);

3、幫他接受解決方案(可是那是小朋友的,不能搶,你可以先問一下他我可不可以玩,如果不行的話,可以問他可不可以交換玩?但是現在你搶了,就需要還回去並道歉。對於是非觀或邏輯能力還沒那麼明確的小寶寶,媽媽們可以選擇用想象的方式幫他平復心情,具體方法可以參照這篇一分鐘搞定暴走的孩子,你想不想試試?)

4、解決問題(同意之後才能接着一起玩);

5、如果還是不同意,再重複上述步驟。直到讓寶寶知道,這纔是正確而且唯一的選擇。

我爲什麼反對,幫孩子找藉口 第2張

如果不方便當下解決,或者確實需要父母來圓場的。(這種情況也不少,比如你帶兒子去單位,正好領導過來了,想要抱抱他以示親近下屬,結果你兒子毫不領情,上去就給了人家一巴掌。)

例子雖然極端了點,但是這種情況顯然不適合帶離現場,然後做通工作之後再找回去道歉。

中國是一個講人情的社會,打圓場有些時候就是當下最好的解決方式,一味的追求原則不懂變通,也是不現實的。

遇到這類情況,當下不能解決的,事後,一定一定要跟孩子交流清楚問題的所在,而不是打完圓場之後,就黑白不提的不了了之。

不要讓孩子覺得找藉口的行爲是值得肯定和被鼓勵的。

C媽說

幫孩子找藉口,尤其是在外人面前,有時候不僅是爲了掩飾孩子的熊,更是爲了讓自己不那麼難堪。

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看起來沒有教養,也不希望自己看起來是一個教養不好孩子的家長。

實際上,避免尷尬和遮羞是一種本能。

但親愛的,只有你自己知道在冠冕堂皇的藉口之下,孩子表現不好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覺得管教出現阻力的時候,想一下,如果當下管教了,他們看見的只是“眼前的熊”;如果當下面子保住了,那就是烙印在身體裏的“永遠的熊”。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與諸君共勉、共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