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寶寶護理>生活護理>給小寶寶做霧化危害大?

給小寶寶做霧化危害大?

育嬰咖 人氣:2.84W

小編看到很多文章爲了吸引眼球,說霧化多麼多麼的十惡不赦,對寶寶很不好,真的是這樣嗎?有家長留言問:幾個月的小寶寶咳嗽能霧化嗎?我本來準備在家裏準備一個家用霧化器,可朋友說經常霧化對孩子不好。

天氣變冷後,很多寶寶就更容易生病,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尤其是咳嗽真的讓給家長很焦心,白天咳,晚上咳,咳的厲害了娃都睡不着覺,甚至咳吐了。用霧化真的治咳嗽嗎?霧化對寶寶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

給小寶寶做霧化危害大?

什麼是霧化?

將藥物(溶液或粉末)透過霧化裝置分散成微小的霧滴或微粒,使其懸浮於氣體中,透過寶寶的口腔和鼻腔,隨着呼吸進入呼吸道及肺內的治療方式,我們就稱之爲霧化。

這種治療方式不僅可以潔淨氣道,溼化氣道,還能解痙、消炎、祛痰,甚至可以達到全身治療的目的。

然而很多家長一看到霧化的設備,內心就自帶牴觸情節,再加上寶寶不配合,總擔心會有副作用,認爲霧化不如吃藥打針安全。


寶寶霧化,有沒有副作用呢?

吃藥:

口服藥物後,首先會經過消化器官處理吸收後,纔會再透過血液循環將藥物輸送到肺部,但對局部治療的作用並不大。

給小寶寶做霧化危害大? 第2張

打針:

靜脈注射後,藥物會透過血液循環到達肺部,且對局部治療的作用不大。

給小寶寶做霧化危害大? 第3張

霧化:

霧化時,隨着呼吸藥物可以透過氣管直接進入肺部。且霧化吸入治療是局部用藥,其針對性更強,且藥物的量也很小。

給小寶寶做霧化危害大? 第4張

因此,透過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與口服用藥及輸液相比,霧化更加安全,相對來說不僅無副作用其療效也更爲顯著,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已成爲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

霧化後爲什麼咳嗽不見輕呢?而且痰變多了?

霧化後,爲何痰會變得更多了呢?這其實是寶寶病情好轉的表現。因爲寶寶在霧化吸入後,粘稠的痰液得以藥物的稀釋作用、會變稀、刺激呼吸道,寶寶透過咳嗽將痰液咳出,才能使炎症減輕。尤其是對於肺炎的寶寶,當咳嗽頻繁,痰液增多時,其實就是在提示寶寶的肺炎已經進入吸收期了。

所以,如果你發現寶寶在霧化吸入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咳嗽的次數增多,且痰液也更多了,這說明霧化治療已經起效了,這也是提示寶寶的病情正在好轉。

咳嗽不是病只是一種症狀,不同的病因都能導致咳嗽,家長不要在不清楚病因的時候就買強力止咳藥。

兒童哪些疾病可以霧化吸入治療?

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過敏性咳嗽、變應性鼻炎、咽、喉炎急性發作期等必須霧化吸入治療;其他各種排痰困難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需氣道溼化的疾病均可以霧化吸入治療。

而對於普通感冒的咳嗽一般是不需要霧化治療的,因爲不是所有的藥品都適合霧化使用。

寶寶咳嗽,家長能自行買藥給寶寶霧化嗎?

家長:我家寶寶快1歲了。最近流感不幸中招,醫生給開了藥,也好多了,就是這兩天稍微有點咳嗽,偶爾有痰,有時候喘氣感覺很費力,我自己買了霧化機,可以自己買藥在家給寶寶做霧化嗎?

很多家長選擇購買家庭霧化吸入器,這其實對家庭醫療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但是,家長在家的操作一定要謹遵醫囑。尤其是涉及藥物治療時,更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根據問題描述“稍微有點咳嗽,偶爾有痰,有時候喘氣感覺很費力”,家長應先考慮寶寶出現這類症狀的原因

比如感染造成的痰多,可以考慮給寶寶吸入生理鹽水;如果是由毛細支氣管炎造成的氣管痙攣,則更多的需要解除氣管痙攣的藥物……

但無論是哪種原因,都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醫生去確診,同時根據病情開藥,明確藥物使用的劑量、間隔時間等。

霧化時的注意事項

爲了使霧化效果更好,家長在使用家庭霧化器時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給寶寶做霧化的時間

通常在寶寶吃奶或者吃完輔食1~2小時後再給寶寶霧化,可以防止排痰、氣霧等刺激引起噁心或嘔吐。

2、霧化姿勢

對於年齡較大、配合度較高的孩子,儘量採用輕鬆直立的坐姿進行霧化;

對於年齡較小、配合度不高的孩子,家長可以在孩子睡着的時候進行霧化,將孩子抱在懷裏,並且保證霧化藥物不會灑出,以及霧化氣體可以順利噴出;

有些霧化器,比如手持霧化器,霧化姿勢並不會影響霧化效果,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認爲舒服的姿勢進行霧化治療。

3、寶寶狀態

做吸入治療時,讓寶寶儘量在安靜的狀態下吸入。寶寶哭吵時,吸氣短促,藥霧微粒主要以慣性運動方式留存在口咽部,這樣容易影響霧化效果。

4、面罩儘可能密封、貼合面部,霧化效果相對好。

5、霧化前後

使用激素藥物時,霧化前不要在面部塗抹油性面霜;

霧化後要及時洗臉,減少藥物在面部面板的吸收;

同時霧化後漱口或喝些水,以減少藥物在口咽部的殘留。

6、寶寶出現這種症狀家長要警惕

在霧化的過程中,家長要隨時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態。如果出現口乾、噁心、胸悶、氣促、心悸、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要及時讓醫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