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育嬰咖>寶寶護理>母嬰資訊>早教產品有沒有副作用

早教產品有沒有副作用

育嬰咖 人氣:9.7K

現在讓孩子上早教的父母越來越多,能選擇的早教產品和早教機構也越來越多,可是這些早教產品有沒有副作用呢?

早教產品有沒有副作用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早教產品和機構可謂紛紜繚亂,我們在社會管理時,知道藥品必須寫明對應病症、適用人羣和副作用,但爲什麼一個直接指向人類心靈和終生的教育產品既不聲明適用人羣,也不聲明教育風險和使用不當的危害,就可以讓消費者去消費呢?我們不能假設所有的父母都是教育專家,他們不一定能清楚地識別這些產品的可靠性,國家是否應該對這個市場實行更專業更嚴格的管理呢?

既然教育在今天已經市場化商品化了,那麼起碼要符合產品說明書的基本規範吧。而且至今我還沒有聽到哪個早教產品的銷售者說如果您按照我的方法不能使你的孩子達到什麼水平,我賠償您的損失,如果因爲採用了我的方法而是您的孩子身心受到傷害,我們將作出相應的賠償。

一個理性的社會起碼要知道盡量去降低整個社會支付的代價,尤其在人的培養上。我強烈建議現在在售的教育產品應該標明適用人羣,這種人羣的描述不能簡單以年齡作爲單一劃分指標,這個指標要包括一些對孩子體質和心理狀態的界定,因爲同樣3歲的孩子,生命發育的速度和狀態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此外教育產品的說明書還應該聲明在採用這套教學工具時可能存在的心理隱患或生理傷害有哪些。例如,如何在快速開發孩子識字能力時,避免孩子生出傲慢的心理。

如果產品的發明者對這些結果沒有預估,只能說明發明者本人對他的這套產品可能引起的後果是不甚瞭解的,推廣的時候所描述的“成功”都是爲迎合家長急功近利的心理,至於真正的成功率他們能否提供客觀的數據?而對採用這種方法不見成效甚至受到傷害的案例他們可是從未提及!如果市場上真的有一種產品適合所有的孩子,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發明者簡直就是人類的救世主,可是這些信誓旦旦的推廣者真的能對追隨他們的人負起充分的責任嗎?當他們向別人的孩子推廣這些產品的時候,是真心的爲別人的孩子好而不是首先爲了賺別人的錢嗎?

我看到了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我也看到了一種對生命獨特性的漠視。某些人說0-6歲是孩子語言能力開發的最重要的時期,如果錯過了,就會耽誤孩子,所以讓孩子早識字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7歲前一個字都不認識,現在已經做了13年的主編,出了4本書,我的語言能力又哪裏被耽誤了呢?某些專家說孩子的計算能力也要在0-6歲時開發,否則也如何如何,可是我到高三第一學期數學還在補考,但我高考數學考了106分,我的計算能力的開發顯然早就過了這些專家所說的開發智力的黃金時期。

會認字會背單詞只是人類諸多能力中的一種,即使具備了這種能力也不意味着一定有好的學習成績,即使有了好的學習成績也不意味着能取得社會成就,至今兩院院士還沒有一個高考狀元,中國500強企業的領導人也沒有高考狀元。再說即使取得了了不起的社會成就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幸福。盲從於流行早教產品的父母真的知道什麼纔是令孩子幸福和成功的原因嗎?

做父母的不能接受自己的人生不完美,就試圖打造一個完美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夠完美,做父母的就不能接受這種“有缺陷”的人生了。於是孩子們爲了補償父母們的缺失感,就要去認國旗,學鋼琴,練溜冰……以便讓父母可以有炫耀或感到驕傲的本錢,而沒有權利主張自己要過一個什麼樣的童年。這在我看來是一種軟暴力,它給孩子傳遞的資訊是你必須按我的安排走你的人生道路。這種“愛”是有條件的,條件是你要讓我滿意,你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我來評估的,標準很簡單,就是你要超過別的孩子,3歲必須會認多少字,能算幾位數的算術題,鋼琴要過幾級,奧數要達到什麼水平,否則你就會被訓斥,被限制。博大美好的生命價值就被這麼幾條簡陋的標準粗暴地定了價了!他們的父母在做CEO,在做經營效益評估,有目標,有任務,有策略,有考覈標準,有獎懲機制,就是缺少尊重和接受。這些孩子怎麼這麼不幸生在這樣的人家!

另一類家長是擔心自己現在不給孩子儘可能地創造學習條件,孩子在和別人的攀比中自尊心受到傷害,未來孩子會怪罪自己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那麼什麼是父母能夠對孩子盡的責任?

早教首先不是在考驗孩子,而是在考驗大人。急功近利的家長只能看見眼前利益,而最後爲此支付代價的是孩子。